编者按:人生时时刻刻面临着决策,小到晚饭该吃什么,大到该找什么样的工作,这些决策直接定义了我们的生活。然而,决策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情绪和自身的思维偏见,导致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。虽然没有所谓“完美”的决定,但遵循更好的决策步骤,能让我们做出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决定,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。本文来自编译,希望对您有所启发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做决定的时候,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之一:1)面对大量的选择,我们不知所措,或者2)我们只有少数几个不好的选择。

无论哪种情况,我们都想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,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。

世界上没有“完美”的决定。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其自身的利弊,每一个结果都是由复杂的变量网络决定的,而这些变量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无法意识到的。

更重要的是,每个决定都有机会成本。对一种行动方式说“是”意味着对另一种行动方式说“不”。我们不可能确定自己做出了“正确”的决定。

因此,与其纠结于寻找“完美”的选择,不如学会接受决策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混乱性。

本文这7个步骤,可以帮助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,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
第一步:了解自己的价值观

有很多人问我,在特定情况下他们应该怎么做。也就是说,这些人希望我帮他们做决定。

他们是应该继续保持一段关系,还是离开这段关系并寻找下一段新的关系?他们是应该回到学校,找一份更好的工作,还是自己创业?他们是应该停止与有毒的朋友或家人沟通,还是尝试修复关系?

问题是,对于这些情况,没有明显的是/否的答案。归根结底,这些问题都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,或者说取决于他们优先考虑什么。家庭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吗?还是说他们的事业更重要?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吗?还是他们对另一个领域充满热情?

所以,在寻求任何外部建议之前,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弄清楚自己的优先事项。在你个人的等级结构中,什么是最重要的。

花点时间想想,生活中对你真正重要的是什么。是你的家庭、你的事业、你的健康,还是其他什么?了解自己的价值观,将帮助你优先考虑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,并做出与这些价值观相一致的决定。

思考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做一些思维实验,问自己:“如果我必须在未来10年内放弃X或Y,我会放弃什么?”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告诉你很多东西。

许多人都把精力和情感浪费在了那些从长远来看并不重要的事情上。比如,我们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,我们拿自己和别人比较,我们试图控制那些自己最终无法控制的事情。

做好决策的一个方法是,清楚地定义一个价值观层次。这意味着确定生活中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,并做出与这些价值观一致的决定。

例如,你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:是选择一份安全、稳定的工作,还是选择一份风险更大、但能提供更多旅行和机会的工作?假设你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“冒险”,并在价值观等级中将这个因素优先考虑,那么第二个可能是更好的选择,即使它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

将价值观作为决策的基础,我们就能避免被琐碎的细节或外部压力所困扰,从而专注于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,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。

第二步:了解自己的思维偏见

偏见是我们大脑用来理解周围世界的思维捷径,它决定了我们感知世界、做出决定,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。

我们的偏见是基于自己过去的经历、文化和社会规范。虽然偏见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用的(例如,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危险),但有时也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。

我们人类有很多偏见,但以下几种常见的偏见会真真正正地影响你的决策:

(1)确认偏误(CONFIRMATION BIAS)

我们倾向于寻找能证实自己现有观念的信息,而忽略或淡化与之相矛盾的信息。例如,如果你相信所有的政客都是腐败的,那么可能只会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这一信念的新闻报道,而忽略相反的证据。这可能会导致你根据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信息做出决定。

(2)沉没成本谬误

我们倾向于在无效的事情上持续投入时间、金钱或其他资源,只是因为此前已经投入太多了。例如,如果你花了很多钱买了一辆总是出故障的车,那么你可能会继续把钱花在修理上,而不是及时减少损失,买一辆新车。这会导致资源浪费,让你错失良机。

关于沉没成本谬误,一个更可悲、也更常见的例子是人际关系。很多人之所以在糟糕的人际关系中徘徊,是因为他们已经和对方维持很久的关系了,并觉得离开就意味着“浪费”了这么多年。

(3)过度自信偏误(BIAS OF OVERCONFIDENCE)

这是一种高估自己能力、低估情况复杂性的倾向。例如,你自信能够修好家里漏水的管道,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,问题比最初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这可能会导致出错,时间和金钱的浪费,以及潜在的危险情况。

避免偏见对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在于自我意识。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偏见,并注意到偏见可能影响自己的看法和决策,那么我们就能做出更明智、更深思熟虑的选择。

寻求不同的观点,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,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。这样做,你就能更好地做出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决定,并早日实现目标。

第三步:收集“最优”信息量

接下来,你需要收集有关当前决策的信息了。做些调查,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。你掌握的信息越多,就越能做出明智的决定。

很简单,对吧?其实,没这么简单。

说到决策,很多人会分成两个阵营,心理学家称之为“最大化者”和“满足者”。

“最大化者”(Maximizers )是那些无论如何都想尽可能做出最佳决策的人。他们会花费数小时(甚至数天)的时间,研究每一种可能的选择,权衡利弊,并试图预测每种选择的未来后果。

另一方面,“满足者”(Satisficers)更关注的是做出一个“足够好”的决定。他们会做一些研究,权衡几个选项,但不会纠结于每个小细节。

“最大化者”和“满足者”之间的区别,就好比黑色星期五在商场里找一个完美的停车位,和把车停在三英里外步行去购物之间的区别。

那么,哪种方法更好呢?同样,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和价值观。

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做出绝对最佳的决策,那么“最大化者”的方法可能是你的选择。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很有用,比如投资或商业,在这些情况下,结果的微小差异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
然而,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做出一个好的决定,然后继续生活,那么“满足者”的方法可能更有效,让你压力更小。“满足者”更有可能避免决策疲劳和分析瘫痪,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总体选择更满意。

当然,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利弊。追求最大化的人可能更容易找到“完美”的选择,但他们也有在决策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风险,这可能导致精疲力竭和优柔寡断。另一方面,满足者可能会因为满足于“足够好”,而错过一些潜在的好机会。

最终,“最大化者”和“满足者”之间的决定,取决于你自己的个人目标、价值观和优先级。如果你是一个重视效率和简洁的人,那么“满足者”可能是你的选择,但如果你是一个优先考虑卓越和优化的人,那么“最大化者”可能更符合你的价值观。

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不一定是要找到最好的选择,而是要找到符合自己目标和价值观的选择。有时,这意味着把车停在三英里外,然后步行去购物。

第四步:像对待狗狗一样对待自己的情绪

这些年来我注意到一件事:有什么样的狗狗,就有什么样的主人。狗狗的自律程度反映了主人的情感成熟度和自律性。很少看到狗狗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、把卫生纸吃光、把屎拉得满沙发都是,而狗狗的主人却很整洁和自律。

这是因为,我们与狗狗之间的联系纯粹是情感上的。如果我们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,那么我们也不会善于处理和狗狗之间的关系,就是这么简单。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律,在必要的时候对自己说“不”,那么也没必要养狗。

我们的情绪就像住在脑袋里的狗狗。我们有一部分自己只想吃、睡和玩,却对未来的后果或风险毫无概念。这是我们需要加以训练的那一部分。

我们的情绪很重要,但它们也有点蠢,不会考虑后果,也不能在行动时考虑多种因素。

我们的情绪会对事物做出过度反应,这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。在狩猎时代,这种机制能让人类祖先更好地活下去。当我们害怕时,会想要逃跑或躲藏。当我们生气时,会想要打碎东西。

值得庆幸的是,我们的大脑也进化出了逻辑和思考过去和未来的能力。这就是我们能成为人类的原因,而不是狗狗。

问题是,我们的“狗狗脑”实际上控制着自身的行为。你可以在理智上知道早餐吃冰激凌是个坏主意,但如果你的“狗狗脑”就是想把冰激凌当早餐吃,那么你的身体最终就会这么做。

这时,你需要用“人类脑”来训练“狗狗脑”:“早餐吃冰淇淋不好,去吃其他健康的东西。”经常训练,你就会有一个乖巧的“狗狗脑”了。

第五步:把所思所想写下来

帮助你从实际决策中理清所有情绪化想法的最好方式就是:把事情写下来。

把事情写下来是一种简单而有力的方法,可以让你理清脑海中盘旋的所有事情。我经常收到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,里面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生活中问题的长篇大论,但最后却说不需要我的回复,因为把这些问题都写出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。

写作会迫使你将大脑中盘旋的情绪组织起来,并使之具体化,让模糊的情感变得有条理、有分寸。写下来之后,你的自我矛盾之处就会暴露无遗。重读所写的东西,你会发现自己的逻辑(或缺乏逻辑)。而且,这往往会揭示出你未曾考虑过的新视角。

在考虑一个决定时,如果你遇到困难,可以写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帮助自己:

成本和收益是什么?

首先,花点时间,对你的决定做一个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。但是,不要只列出“优点”和“缺点”,还多加几栏,将“优点”分为长期和短期,并记录与每个决策相关的遗憾。

你做这个决定的动机是什么?这符合你想在自己身上培养的价值观吗?

我们所做的所有决定,无论大小,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出于自己的意图。这有时候很直接。比如,昨晚,我饿了,想吃点东西,而我面前就有一个卷饼,于是我就把它塞进了嘴巴里。但有时并不那么直接。

当我们的意图a)不是很明确和/或b)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相冲突时,问题就会出现。

例如,你买那辆车是因为你真的会从中受益,还是因为你想给周围的人留下深刻印象?

或者,你申请孩子的完全监护权,是因为你认为这样做真正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,还是因为你发现前夫正在和新人约会而想报复他们?

你尝试创业,是因为你喜欢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起伏,还是因为你嫉妒那些创业成功的朋友,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?

如果你在权衡决定时,发现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动机,那就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,你的意图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。如果你说,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那我觉得你应该拿出一张新的纸,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。

第六步:相信自己的直觉

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上面的所有步骤,但仍然难以做出决定,那么也许是时候该倾听一下自己的直觉了。

因为一方面,听从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快速有效的决定。另一方面,一不小心,它也可能会把我们引向错误的道路。

那么,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相信自己的直觉,什么时候该质疑呢?

首先,我们必须了解所谓“相信直觉”的含义。当我们谈及相信直觉时,指的是那种“感觉某件事情是对或错”的本能,即使我们无法确切地指出其原因。

那么,我们应该永远相信自己的直觉吗?我的回答是否定的。虽然直觉是一个强大的工具,但它并不总是可靠的。我们的直觉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偏见、情绪和其他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当前情况的因素。

尽管如此,有时相信自己的直觉也可能是正确的。例如,如果你面临的情况没有明确的“正确”答案,比如在两份不错的工作 offer 中做出选择,那么直觉可以帮助你做出最符合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的选择。

那么,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呢?关键在于,将直觉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一项信息,而不是完全依赖它。

如果到目前为止,你已经做了其他所有的事情,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,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偏见,已经花时间收集了尽可能多的信息,已经把它们都写下来,并考虑了决策的长期后果,那么问问自己,你的直觉与更大的图景是否是契合的。

如果你的直觉与收集到的其他信息一致,那就值得一听。但如果你的直觉与其他因素直接冲突,那就应该退一步,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。

归根结底,“相信直觉”是直觉与逻辑之间的一种平衡。

第七步:采取行动

一旦做了决定,你就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了。相信你的选择,然后让它成为现实。

记住,没有一个决定是完美的,一路上可能会遇到挫折和挑战。但只要采取行动,你就迈出了实现目标、过上充实生活的一步。

行动的魅力之处就在于:你的每一次行动,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决定。

生活是有内在动力的。机遇与机遇相互作用,运气与运气相互作用。当你投身于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之中,并对自己的决定采取行动时,就会开始与机遇碰撞,创造自己的好运。

有了这种运气,你就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,做出你之前甚至想象不到的新决策,如此往复。

译者:Jane